3月22日,国内首个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在武汉通过专家评审。由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以及宁津生、刘经南、杨元喜、李建成等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系统设计严密,技术先进,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国际当前GPS地基增强系统的水平;项目采用和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建立了国内首个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快速建设推广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模式和标准,实现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和高精度应用工程示范的预期目标。
导航定位精确厘米级 湖北抢占北斗应用领域发展先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系统已实现亚太地区的覆盖,可全天候、全天时为该地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湖北省测绘局发挥区位优势,选择拥有优质基础资源和项目建设经验的湖北省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承担北斗导航服务系统建设任务。项目依靠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人才优势,采用863计划项目研发成果,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克难攻坚,完成项目实施工作。整个系统全部采用国产设备,成功集成了不同领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并且完成大量的测试和调试工作,在全国率先建成北斗精密定位与导航服务系统。
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深化应用的基础性工程系统,湖北建成的首个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可通过地面基准站网的增强,实现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能力。该系统可在大众应用领域实现米级精确导航,在专业应用领域实现厘米级精确定位。
发挥区域优势 推动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化发展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施闯表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北斗系统具备了取代GPS实现高精度定位的能力。一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改变了完全依赖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局面,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精密定位服务系统的技术成果,北斗系统与GPS相比,具有定位稳定、初始定位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优势。
随着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能力的逐步增强,系统将广泛应用于地理空间信息、农业、国防、航空航海、智能交通、机械控制等领域。例如,将北斗精密定位服务应用于农业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就能够精细准确地调控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料的使用,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以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手段,构建新型智能交通系统,可实现对道路车辆位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交通路况的实时可视和动态掌控,全面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现有道路的车流量可提升70%左右。
孙家栋认为,积极探索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与各行业平台资源的结合,可以让湖北走在全国前列,抢占北斗卫星导航应用领域的发展先机。
刘经南院士认为,充分发挥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与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良好的互补性、融合性等优势,对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公共管理等产业的升级改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模式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湖北省副省长许克振在会上指出,湖北省应当利用这一系统,加快推广运用,引导产业发展。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部、交通部、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以及湖北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交通厅、省气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验收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贵州、湖南、江苏、四川、浙江近10个省市的有关单位负责人也受邀参加会议。 |